欢迎光临托普仕留学!
托普仕留学

专注美国前30院校
规划与申请

400 - 686 - 9991

官方客服

托普仕留学 当前位置: 托普仕留学 > 美国留学资讯 > 正文
美国32所顶尖大学陷垄断争议:ED制度涉嫌垄断推高学费!
上传时间: 2025-08-11 10:30:37           浏览量: 124

2025年8月8日,一场针对美国32所顶尖高校的集体诉讼在波士顿联邦法院拉开帷幕。原告方由韦斯利大学及另外两所高校的学生组成,指控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通过“提前录取”(Early Decision,简称ED)机制合谋抬高学费,违反反垄断法。以下内容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美国32所顶尖大学陷垄断争议详情。

  一、看似“捷径”的垄断陷阱

  “提前录取”是美国高校常用的一种招生方式,申请者需在更早的时间提交材料,并承诺一旦被录取将放弃其他学校的录取机会和助学金方案。

  这种机制通常伴随着更高的录取率,但代价是学生必须在不知晓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做出承诺。表面上看,ED为申请者提供了“优先通道”,但诉讼文件却指出,这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垄断游戏。

  核心争议点在于“法律约束力”的虚假性。文件引用了范德堡大学现任总法律顾问Ruby Shellaway在2006年的学术论文,明确指出ED协议本质上是“基于荣誉的约定”,并无法律效力。

  17岁的学生无法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而学校却可以随时撤回录取或更改学费,无需承担责任。这种不对等的约定,通过大学间的“默契协议”被进一步强化。

  “信息共享”与“集体抵制”是共谋的关键手段。当一所大学通过ED录取学生后,会向其他竞争院校(尤其是同属“高等教育融资联盟”的成员)发送录取名单。收到名单的大学会立即终止该学生的常规申请流程,形成“你归我,别抢”的垄断局面。

  乔治城大学招生主任曾坦言:“ED本质上是一种‘程序化’的助学金配给方式,你完全不需要在助学金包上竞争。”这种做法彻底剥夺了学生的议价权,迫使其接受更高的学费和更少的助学金。

美国32所顶尖大学陷垄断争议

  二、谁在受益?谁在受损?

  诉讼文件用数据和案例揭示了ED制度下的利益分配失衡。受益者显然是顶尖大学:通过ED锁定“价格不敏感”的富裕家庭学生,大学有底气不断提高标价学费。

  例如,Common App 2023年的研究显示,申请ED的学生更多来自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社区,而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则更晚提交申请。这种“富裕阶层的肯定性行动”进一步固化了精英阶层的特权。

  与此同时,助学金支出被大幅压缩。由于缺乏竞争,大学没有动力提供更慷慨的助学金。无论是基于需求的助学金还是基于成绩的奖学金,都被压缩至最低水平。

  前阿默斯特学院招生主任曾直言:“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共谋。任何单方面放弃ED的大学都会失去顶尖生源,从而在排名和收入上遭受重创。”

  受损者则是广大学生和家庭。中产及以下阶层的学生被迫支付更高的净成本,而教育不公则因ED制度进一步加剧。来自弱势背景的优秀学生更难进入顶尖学府,择校决策也被扭曲——学生不得不战略性地申请“最有把握”的学校,而非“最心仪”的学校。

  三、多维度铁证揭露共谋机制

  原告方在诉讼中采用了多维度、多信源的交叉印证策略,试图证明ED制度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非法共谋。

  第一,证明“法律约束”是假的。文件引用了多位招生专家和大学官员的观点,包括范德堡大学总法律顾问的学术论文,均指出ED协议无法律效力。17岁的学生无法签订有效合同,而学校却可以随意更改条款,这种不对等性成为共谋的基础。

  第二,寻找“信息共享”的铁证。通过现任高官的论文、前官员的证词和媒体报道,原告方证明大学间存在系统的录取名单共享机制。例如,高等教育融资联盟(COFHE)的成员校会通过内部渠道传递ED录取名单,确保其他学校不再考虑这些学生。

  第三,扩大共谋范围。文件指出,抵制行为是整个精英圈的“共识”,甚至哈佛、MIT等非ED学校也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其中。例如,这些学校可能通过“联盟申请”(Coalition App)等平台共享信息,形成隐性的抵制网络。

  第四,追根溯源至行业组织。原告方将COFHE和通用申请平台(Common App)列为共谋的“基础设施”和执行者。这些组织通过制定规则和共享数据,为ED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五,用数据说话。权威研究显示,ED制度导致整体学费水平上升,而助学金覆盖率下降。例如,某顶尖大学在引入ED制度后,学费年均涨幅超过5%,而助学金支出占比却从20%降至12%。

  四、教育公平与市场自由的终极较量

  这场诉讼的潜在影响远超金钱赔偿。如果原告胜诉,ED制度可能面临终结,大学将被迫在学费和助学金上展开更激烈的竞争。对于学生而言,这意味着更多选择权和更公平的录取环境;对于大学而言,则意味着招生策略和财务模型的彻底重构。

  被告方尚未作出实质性回应。截至目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拒绝置评,杜克大学、瓦萨学院等院校也未回应置评请求。高等教育融资联盟同样保持沉默。这种沉默或许反映了被告方对诉讼严重性的认知——一旦共谋被证实,整个精英教育体系都将面临政策审查与改革。

  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诉讼文件引用了《大西洋月刊》2001年的评论:“ED过程奖励了最富裕的学生,而惩罚了几乎所有人。”在当下美国社会对精英阶层特权日益不满的背景下,这场诉讼无疑击中了公众的痛点。

  全球视野下的启示。中国留学生作为ED制度的重要参与者,也可能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语言障碍,中国学生往往更依赖ED的“确定性”,却忽视了其背后的垄断风险。这场诉讼为中国教育界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如何在招生制度设计中平衡效率与公平?

  以上就是美国32所顶尖大学陷垄断争议的相关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留学申请方面的相关知识的,欢迎随时联系Tops6868或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前30高校申请,多年名校申请经验助力你的留学申请。

托普仕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