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托普仕留学!
托普仕留学

专注美国前30院校
规划与申请

400 - 686 - 9991

官方客服

托普仕留学 当前位置: 托普仕留学 > 美国留学申请 > 正文
申请美国本科哪些决定很重要?
上传时间: 2025-08-25 11:51:07           浏览量: 87

八月过半,26Fall 的申请者们应该已经从暑假的忙碌里抽出身,开始对着选校名单、活动列表和未动笔的文书发呆了。每年这个时候,“今年申请会更难吗”“什么方向更稳” 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 尤其是经历了前几年 test optional 的混乱、活动包装的内卷,以及国际学校信任危机后,2026 年的申请季,或许会藏着一些和往年不同的 “潜规则”。下面托普仕老师就根据往年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请美国本科哪些决定很重要。

  1. SAT 不是 “可选”,是 “惊喜牌”;test optional 可能成 “隐形坑”

  前几年 test optional 刚推行时,不少学生和家长觉得 “标化没用了”,甚至有人抱着 “活动够好就能补标化” 的心态放弃刷分。但从 24、25Fall 的录取数据来看,这个逻辑正在反转 —— 尤其是顶尖校和热门专业,“递交 SAT 的学生反而更容易被注意到”。

  “在活动背景相似的申请者里,标化是更直观的能力佐证”。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两年活动 “水” 得厉害(后面会细说),当大家都拿着 “夏校证书”“竞赛奖项” 时,SAT/ACT 这种标准化考试,反而成了招生官判断 “学术硬实力” 的锚点。

  不是说没标化就一定没机会 —— 如果你的活动是 “全国性科研项目”“被权威媒体报道的公益行动” 这种独一份的亮点,或许能撑住;但如果只是 “常规优秀”(比如模联主席、志愿者时长 200 小时),没标化很可能成为 “隐形短板”。26Fall 想冲好学校的话,能考出 1450+(SAT)、33+(ACT)的分数,别犹豫,递上去,大概率会有惊喜。

SAT.png

  2. 美高优势再扩大,国内国际校需 “自证清白”

  这两年和招生官聊天,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对 “美高背景” 的信任度在提升 —— 不是说美高学生更优秀,而是美高的成绩单、推荐信、课程体系更 “透明”。比如美高的 GPA 是四年累计的,课程难度(AP/IB 数量)和课堂表现(老师推荐信里的细节)能直接对应到大学的学习能力;反观国内部分国际校,前几年爆出的 “成绩单造假”“撕毁 ED 协议”(拿到更好 offer 就违约不去 ED 校)事件,让招生官不得不对这些学校的学生多一层审视。

  当然不是所有国内国际校都受影响 —— 那些口碑一直好、没有负面记录的学校,学生依然有竞争力。但如果你来自有 “黑历史” 的学校,或者学校本身知名度不高,一定要提前做准备:比如让老师在推荐信里多写具体的课堂案例(比如 “他在 AP 物理课上主导的实验项目,解决了 XX 问题”),成绩单附上课程大纲,甚至可以让学校升学办出一份 “诚信声明”,主动打消招生官的顾虑。

  3. 活动 “含金量” 不如 “真实度”,别再硬凑 “高大上”

  “活动内卷” 已经卷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步:前几年大家还在比 “有没有藤校夏校”“是不是竞赛金奖”,现在连 “非洲支教”“量子计算科研” 都成了 “标配”—— 但招生官早就看腻了这些 “包装出来的亮点”。

  26Fall 的活动准备,别再盯着 “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而是想 “我真正喜欢什么、做过什么有温度的事”。哪怕是 “每天给流浪猫喂食、记录它们的生活”,只要能写出你从中的成长(比如 “学会了观察和责任”),比硬凑一个 “国际环保项目参与者” 要管用得多。招生官要的不是 “完美的申请者”,是 “真实的人”。

  4. 文书是 “救命稻草”,多备几个版本准没错

  这三年来,文书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这么高过 —— 标化可选、活动趋同,最后能让你和其他申请者拉开差距的,大概率就是文书。

  26Fall 的文书,一定要避免 “模板化”:别再写 “我克服了 XX 困难,获得了 XX 成功” 这种套路,也别堆砌 “领导力”“创新力” 这些空洞的词。更重要的是 “多写几个版本”—— 主文书至少准备 3 个不同的方向(比如一个写家庭影响,一个写兴趣成长,一个写某次意外的经历),补充文书要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调整(比如申请 MIT 的 CS,就多写你对 “AI 伦理” 的思考;申请 UChicago,就聊聊你对某个小众话题的探索)。

  写文书时可以多和身边的人聊 —— 比如问问父母 “你觉得我做过最特别的事是什么”,或者让老师提提 “你课堂上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瞬间”,这些细节往往能让文书更打动人。别怕改,好文书都是改出来的,哪怕改 10 遍都值得。

  5. “政治正确牌” 别打了,真诚比 “蹭热点” 重要

  前几年,不少学生觉得 “写政治正确的话题能加分”—— 比如刻意写 LGBTQ + 经历、少数族裔身份,或者硬凑 “性别平等”“环保议题”。但 25Fall 开始,这种 “套路” 已经不管用了,甚至会起反作用。

  26Fall 写文书,别再想着 “蹭什么热点”“打什么牌”,而是写你真正在乎的事。哪怕是 “我喜欢做饭,因为做饭能让家人开心”,也比硬写 “我关注全球饥饿问题” 要真诚。招生官要的是 “你的声音”,不是 “正确的声音”。

  6. 盯紧 “国际学生友好校”,保底和匹配别偷懒

  每年都有学生 “眼高手低”—— 只冲顶尖藤校和 Top20,保底校随便选两个,结果最后没学上。26Fall 想稳一点,一定要盯紧那些 “国际学生友好” 的学校 —— 不是说这些学校 “好进”,而是它们对国际学生的配额更稳定,录取标准更透明,不会轻易 “卡国际生比例”。

  比如 UIUC、Purdue、UW-Madison 这些公立校,虽然 CS、工程等专业竞争激烈,但整体对国际学生很友好,每年录取的国际生比例稳定在 15%-20%;还有 Emory、Vanderbilt、Rice 这些私立校,虽然是 Top20,但不像哈佛、耶鲁那样 “玄学录取”,只要你成绩、活动、文书达标,大概率能拿到 offer。

  选校时别嫌麻烦,把 “保底、匹配、冲刺” 的比例搭好 —— 比如冲刺校占 30%,匹配校占 40%,保底校占 30%。尤其是保底校,一定要选 “你真的愿意去” 的学校,别选那种 “我肯定不会去” 的保底校,万一最后只能去那里,也不会太难受。

  7. CS、Math 成 “修罗场”,想清楚再冲

  这几年申请 CS(计算机科学)、Math(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 一方面是科技行业热度高,另一方面是这两个专业 “就业面广”,不管是留美还是回国都有优势。但 26Fall,这两个专业可能会成为 “最卷的修罗场”。

  比如 25Fall,斯坦福 CS 的国际生录取率不到 2%,MIT Math 的录取率也只有 3% 左右,很多 SAT 1550+、有科研经历的学生都被拒了。不是说这些学生不优秀,而是申请人数实在太多,学校只能 “挑了又挑”。

  如果你的 “梦专业” 就是 CS 或 Math,那一定要提前准备 “差异化优势”—— 比如不是只参加竞赛,而是做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比如 “用 AI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或者发表一篇相关的论文;如果只是 “觉得 CS 好就业” 才选,不妨考虑交叉学科,比如 CS + 生物(计算生物)、CS + 艺术(数字媒体),这些专业竞争小,而且未来发展空间也不小。

  最后想说:26Fall 的核心,是 “不跟风,做自己”

  美本申请从来没有 “万能公式”,但这几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 “被包装得完美的申请者”,而是 “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的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别再盯着 “别人考了多少分、做了什么活动”,而是花点时间和自己对话:我真正喜欢什么?我做过的哪件事让我觉得 “有意义”?我想在大学里学到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标化、活动、文书自然会有方向。

  如果您对申请美国本科哪些决定很重要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您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老师。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TOP30名校申请,采用5v1服务模式,21步精细服务流程,硬性四维标准+六维背景提升等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申请美国名校提供保障。

托普仕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