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本科申请常见方式中,ED、EA、RD、RA这四大核心轮次各有章法:有的绑定承诺,有的灵活保底,有的战线更长……不同轮次适配不同的申请目标与背景,选对了能事半功倍,选错了则可能错失良机。下面托普仕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美国本科不同录取方式适合哪些学生。
一、Early Decision
ED强调的是“提前做出决定”,是带着“绑定协议”的早申模式:同一申请季里,学生只能给一所学校投ED,一旦收到录取,就必须确认入学,同时撤回其他所有学校的申请。
一般分为ED1和ED2两轮
ED1:截止日期通常是11月,12月中下旬公布结果。
ED2:通常截止到1月1日,2月中旬公布结果,是ED1被拒后可以考虑的第二选择。
✴ED2是ED的第二轮申请,与ED1相比,它的申请截止日期稍晚,ED2为那些在ED1申请失败或没有申请ED1的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提前录取的机会。虽然它与ED1一样具有约束力,但由于此时学校已经录取了一部分学生,因此ED2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更高。
优势
录取率较高:Top50大学在ED轮次的录取率通常比RD高3-4倍;
提前锁定结果:12月中旬即可获知录取,减轻后续压力。
劣势
选择的“绑定性”:一旦ED录取,就必须入学,相当于提前“锁死”选项,可能错过其他更心仪的学校机会;
准备节奏更紧张:11月前要搞定标化成绩、文书打磨、活动列表梳理等全套材料,对时间管理是不小的考验,适合早规划、早准备的学生。
适合人群
目标明确、成绩达标且对某校有强烈就读意愿的学生。
ED申请结果
Offer:被录取,必须选择入读。
Defer:延期审理,申请将推至RD阶段,继续审核。
Reject:被拒绝,无法在同一申请季再次申请该学校的其他批次。
*注意:2026 申请季的ED战场迎来新变化 —— 公立顶尖校开始 “入局” 了!继弗吉尼亚大学之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也正式官宣:2026 秋季申请季将首次推出 ED 政策。这些公立名校此举的核心目标很明确:通过早申锁定与学校更匹配的优质生源。
二、Early Action
EA是一种“提前行动”的申请方式。这种方式允许学生在常规申请截止日期之前(通常为10月底至11月初)向多所大学递交申请,并提前获得录取结果。
EA的录取结果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公布,给学生更多时间做出决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EA没有“绑定性”,即使被录取,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去这所学校,并继续申请其他院校;节奏比RD早,又比ED更灵活。
截止日期一般为11月1日(部分学校为10月15日),结果通常在12月至1月公布。
特殊类型包括
REA(限制性EA)
仅允许申请一所私立学校的EA,且不可同时申请其他ED(部分允许公立校EA);
SCEA(单一选择EA)
只能申请一所学校的EA,且不可申请其他ED/EA。
优势
提前获结果:1-2月收到通知,便于调整RD策略;
增加保底机会:录取后仍可继续申请其他学校。
劣势
竞争浓度高:由于灵活无绑定,不少优秀学生都会扎堆投递,导致EA录取率虽然比RD高,但通常低于ED,想突围需要更突出的匹配度。
适合人群
想提前拿到录取,但仍希望保留选择自由;适合申请保底校或比较不同学校录取条件以及奖学金方案的学生。
EA申请结果
Offer:被录取,必须选择入读。
Defer:延期审理,申请将推至RD阶段,继续审核。
Reject:被拒绝,无法在同一申请季再次申请该学校的其他批次。
三、Regular Decision
RD作为常规申请的“主力军”,最大特点是“零绑定、无限制”——你可以同时向多所学校投递申请,完全不用担心选择受限。
优势
准备更从容:充裕的时间窗口允许你反复打磨文书细节、针对性提升背景经历,不必为赶早申截止日而仓促收尾,更易呈现最佳状态;
选择权最大化:收到录取后可完全自主择校,方便横向对比不同学校的专业优势、校园氛围等,理性敲定最适合自己的去向。
劣势
竞争白热化:作为申请人数最多的轮次,名校RD的录取率往往远低于早申——比如哈佛大学的RD录取率常年徘徊在3%-7%,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等待周期长:结果要等到次年春季才公布,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容易陷入焦虑,尤其对早申失利的学生来说,心理压力会更明显。
适合人群
没有强制要求,适合想广泛申请多所学校的学生。
四、Rolling Admission
滚动录取,先到先得的机遇
采用滚动录取的院校,从申请通道开启后就进入“持续审理模式”——收到材料后会陆续审核,同时分批次发放录取通知,直到招满所有名额才会关闭申请。
核心逻辑很简单,先提交先审核,名额满了就截止。这类院校通常不设固定的申请截止日,但“早申早占位”是铁律——毕竟名额会随着录取进程不断减少,越往后机会越有限,尽早行动才能抢占先机。
优势
时间灵活性拉满:全年都能递交申请,对错过早申或常规轮次截止日的学生来说,相当于多了条“补申通道”,不用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结果反馈快:材料提交后通常几周内就能收到结果,不用经历漫长等待,能快速敲定去向,减少焦虑感。
劣势
顶尖院校覆盖少:开设滚动录取(RA)的顶尖大学并不多,想靠这条路冲刺名校的选择相对有限;
名额“先到先得”的隐性压力:虽然没有固定截止日,但名额会随录取逐步减少,越往后申请,面临“席位已满”的风险越高,其实暗藏“手慢无”的竞争。
适合人群
没有强制要求,适合想广泛申请多所学校的学生。
五、ED0
有些同学也许听说了芝加哥大学的ED0申请,那么这个ED0究竟是什么,和普通的ED又有什么区别呢?
ED0实际上是芝加哥大学特有的。
芝加哥大学在近年新增了Summer Student Early Notification(SSEN)申请。这一申请方式中表明,高中参加过芝加哥大学夏校的学生可以通过超前批次,即“ED0”,来提前一步申请芝加哥大学。
SSEN(ED0)申请的提交时间是9月1日至10月15日,而SSEN的最终结果最晚在申请结束三周后(11月5日)就可以收到,所以如果合理规划,学生可以获得两次ED机会。SSEN所提供的“ED0”和普通的ED一样具有约束力,一旦被录取就必须要选择芝加哥大学就读。
另外,SSEN申请提交需要在UChicago Account的“Forms”部分提交“Early Decision Agreement(早申请协议)”,而非常规ED的Common App或者Apply Coalition上提交。推荐信的提交也和常规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芝加哥大学新增的SSEN有以下几个特征:
申请提交时间是9月1日至10月15日,早于普通ED
一旦被录取就必须选择芝加哥大学就读
需要在UChicago Account中提交Early Decision Agreement
推荐信提交有特殊规定
必须在高中阶段参加过芝加哥大学的夏校项目
如果您对美国本科不同录取方式适合哪些学生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您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老师。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TOP30名校申请,采用5v1服务模式,21步精细服务流程,硬性四维标准+六维背景提升等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申请美国名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