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哈佛独立报》和《哈佛深红报》报道,哈佛大学向所有校友面试官发出明确新指令:在面试报告的书面评估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申请人“种族、民族或国籍”的描述!
一、哈佛大学校友面试
哈佛大学已告诫校友面试官,在本招生周期的书面评估中不要包含任何关于申请者种族、民族或原籍国的信息——否则他们的评估报告将面临被作废的风险。
这一变化通过今年秋季的一系列培训会议传达给全球各地的校友面试官,并被正式写入面试官手册。在培训中,招生官给出了具体得有些严苛的示例:
哈佛校友面试新规严格程度空前:
语言:可以写学生“在家说第二语言”,但不能指明是西班牙语还是中文。
出身:可以写学生是“移民”,但不能提及来自哪个国家。
课外活动:如果学生创办了“黑人学生会”,面试官只能描述其领导了一个“亲和或文化团体”。
宗教信仰:尽管法律仅明确保护犹太、穆斯林和锡克教学生,但哈佛选择完全禁止提及任何具体宗教名称。
此外,诸如“少数族裔”、“有色人种”、“代表不足”等词汇也被列为禁忌。招生官解释说,这些词语“依赖于语境”,不提供这些信息对招生委员会“更有帮助”。

二、哈佛为何采取这样的超前举措?
此次,哈佛大学严格的面试政策源于最高法院对“学生公平录取诉哈佛案”(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v. Harvard)的裁决。
2023年,最高法院就“学生公平录取诉哈佛案”作出裁决,判决宣布:高校在录取中不得以种族为加分或减分因素,标志着“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时代的终结。
自此之后,哈佛大学在申请审核中不再考虑种族或族裔因素。不过,学生可以选择自行申报种族,招生流程结束后,学校将提供种族人口统计数据。
随着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这一收紧趋势愈演愈烈。
教育部在2月发布备忘录,警告各高校不得在招生中以“课外活动、宗教、语言”等间接形式识别学生的族裔背景,否则将面临联邦问责。司法部则要求哈佛提供包括学生种族、成绩、标化考试分数在内的原始数据,以审查其是否真正“去种族化”。
在这样的政治与法律高压之下,哈佛的“面试禁令”几乎成了必然选择。
其实,在哈佛最新公布的2029届新生数据中,学生种族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2029届共招收1675名新生,生源覆盖全美50个州及全球92个国家。
数据显示,其种族构成正经历显著调整:亚裔学生占比实现历史性跨越,从2028届的37%上升至41%;而非裔(14% → 11.5%)与拉丁裔(16% → 11%)学生比例则相应收缩,连续第二年呈下降趋势。另有8%的学生未申报种族信息。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最高法院判决的影响。
校友面试官、2002届毕业生Michael G. Sacerdote表示,他认为这一变化不会影响他进行面试的方式。
"在我多年的面试经历中,当然会提到某些亲和团体。人们会提到他们属于这个或那个亲和团体,"他说。"但除了明确说出名称之外,我无法想象这真的会改变我进行面试的方式。
"我一直寻找的是学业上非常有成就、不止于通过考试、展现出活力、创造力和领导力的人,这方面什么都没有改变。"他说。
如果您对哈佛大学禁止校友面试官在报告中提及申请者种族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您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老师。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TOP30名校申请,采用5v1服务模式,21步精细服务流程,硬性四维标准+六维背景提升等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申请美国名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