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美国名校扩招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但这一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实际影响及对留学生的真实意义,仍需深度解析。以下内容就来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真相一:扩招的核心驱动力是财政压力与资源竞争
美国私立名校长期依赖学费和捐赠维持运营,疫情后财政危机加剧,扩招成为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斯坦福每扩招一名本科生,可增加约9.6万美元年学费收入;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收入占比从2006年的19.21%升至2019年的23.85%。
公立大学如加州大学系统虽扩招,但主要面向本州学生,国际生比例被压缩至18%以下。此外,国际生(尤其是自费群体)被视为“收入主力”,部分高校优先扩招支付全额学费的留学生。
真相二:扩招规模有限,国际生受益程度参差不齐
名校扩招幅度看似显著,但分摊到国际生群体时名额极少:
斯坦福:5-8年内本科生扩招25%,但中国学生每年仅新增约10人;
耶鲁:每年新增100个本科名额中,国际生仅占11%(约11人),录取率仅从3.7%微升至3.9%;
加州大学系统:计划新增2.3万个名额,但国际生比例不升反降,伯克利、UCLA等校甚至将州外名额转为本州学生。
结论:国际生整体机会微增,但竞争仍高度激烈。
真相三:扩招不等于录取门槛降低,名校“精英筛选”逻辑未变
尽管名额增加,但申请人数增速更快。例如,2025年美本申请总量突破500万份,斯坦福扩招150人后,录取率仍低于4%。
部分学校明确表示“扩招不降标准”,如莱斯大学SAT均分高达1485,普林斯顿扩招后录取率仍为4%。
热门专业(如STEM、商科)竞争更激烈,普林斯顿扩招名额大部分流向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莱斯大学则侧重石油工程等专业。
真相四:政策调整与申请策略需“精准匹配”
高校招生政策呈现多样化趋势,需针对性应对:
标化政策分化:耶鲁采用Test-Flexible(必须提交标化),达特茅斯恢复标化要求,而斯坦福、杜克延续Test-Optional;
转学通道拓宽:哥大转学生名额从40增至100人,普林斯顿首次开放转学政策;
经济援助优化:普林斯顿免除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下学生的学费,耶鲁扩大全额资助范围。
策略建议:关注目标院校扩招方向(如理工科优先)、灵活利用政策(如转学或标化替代方案),并避开财政紧张的学校。
真相五:长期规划与多维竞争力仍是核心
扩招的红利仅对“有准备者”生效:
学术硬实力:保持高GPA(如4.0以上)、标化成绩(SAT≥1500/ACT≥34);
软实力差异化:参与科研项目(如AI、生物医药)、国际竞赛,通过文书展现独特视角;
多国联申对冲风险:美国政策波动(如H1B签证缩紧)促使更多家庭选择英美双申。
以上就是美国名校扩招趋势分析的相关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留学申请方面的相关知识的,欢迎随时联系Tops6868或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前30高校申请,多年名校申请经验助力你的留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