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8月12日,芝加哥大学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2026-27学年将减少人文学科博士录取规模,仅在七个人文学科招收更小规模的博士新生,也就是说在2026-27学年芝加哥大学削减人文学科博士名额,未来准备申请的抓紧啦!
一、芝加哥大学削减人文学科博士名额
芝加哥大学削减博士名额主要针对人文学科,未来仅在以下七个学科小规模招收人文学科博士:
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东亚语言与文明、英语语言与文学、语言学、音乐(作曲)以及哲学。
校方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以下因素作出的:申请人数规模、本科课程注册与专业选择的需求、终身教职及其他有计划的职业安置情况,以及博士生按期毕业的管理状况。
二、芝加哥大学削减人文学科博士名额各方看法
针对该内部邮件中的内容,多位网友第一反应是先观望,他们认为在招生规模锐减的情况下贸然申请,不仅录取几率极低,还可能白交申请费。
有申请者打趣说,这样的录取概率“相当于宇宙尘埃”,自己宁可先休整一年再申请。
有人指出,名额减少很可能伴随资助减少——这不仅意味着录取更难,也可能导致录取者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缩水,从而加剧读博的经济压力。
部分评论提醒不要误读通知——这次缩招是集中在人文学科范围内,并非所有学科一刀切,但即便如此,“接受更小规模的博士新生”本质上也是在削减名额。
还有网友感叹,芝加哥大学一直被认为是全美最重视人文学科的名校之一,如今在人文学科上缩招,“对整个社会来说不是好信号”。
有历史学博士回顾,美国高校削减人文学科博士招生并非新鲜事,有些系的确规模过大,而就业市场又极度饱和,在这种情况下缩减招生并不意外,甚至是“合理的结构调整”。
但也有评论强调,这类缩减往往引发负面连锁反应:博士生减少,意味着本科阶段的人文学课程、助教岗位都会减少,现有博士生可能被迫承担更多教学任务填补空缺,这对学生和系所都是负担。
一位网友结合自己在州立大学的经历指出,资金削减常常直接导致课程被砍,最终本科生无法选到足够的专业课程,进而降低对该领域的兴趣,反过来又成为学校进一步削减人文学科投入的借口。
另有观点认为,本科人文学科的低注册率与大学在教学资源上的投入不足互为因果。
一方面,学生兴趣下降确实存在;另一方面,学校减少课程、压缩师资,也直接削弱了学科吸引力。
有评论补充道,优秀的人文学科博士生对本科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写作、批判性思维等基础能力培养方面,这些并不能完全由研究导向的教授替代。
总体来看,网友意见集中在三个方向:录取难度与资助压力的上升、对人文学科整体生态的担忧、以及对大学战略选择的质疑。不少人担心,这将是更多名校效仿的开端,未来的人文学科博士之路会更窄、更难。
以上就是芝加哥大学削减人文学科博士名额的相关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留学申请方面的相关知识的,欢迎随时联系Tops6868或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前30高校申请,多年名校申请经验助力你的留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