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哈佛文理学院内部传出一个挺让人吃惊的消息:未来两年,博士招生规模要大砍一刀!科学类的名额差不多要减掉四分之三,人文类少六成,社会科学这边也要砍掉一半到三分之二。几乎同一时间,好几个学院都开始裁员,讲师、辅导员、科研助理这些岗位都受到了影响。
一、《哈佛深红报》披露了更具体的数字
科学类博士项目缩招约75%;人文艺术类少60%;社会科学砍50%到70%;德语系直接宣布2027到2028学年一个新生都不招。
历史系从每年招13人减到只剩5个名额,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新生计划更只剩下4人。
院长在内部信里说,这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财政调整”,目标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在已经入学的学生身上。

二、为什么会这样?背后其实有几重压力在推着走
第一、联邦拨款被冻结了。今年春天,美国政府冻结了哈佛22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很多实验室一下子没了给博士生发工资、做项目的钱。
第二、学校运营成本一直在涨。哈佛一年预算高达65亿美元,但校方预计未来两年可能会出现10亿美元的预算缺口。
第三、研究节奏被打乱了。因为审查变严、资金不稳定,很多实验室都只能“缩水运行”,项目推进慢了下来。
哈佛的博士招生,向来被看作全球科研生态的“风向标”。它这么一缩招,影响肯定是连锁的:年轻学者进入学术圈的路更窄了,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录取率估计也会进一步下降。
三、对咱们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件事背后其实有三点提醒,值得好好琢磨
第一、别光盯着名校光环,要看趋势
博士项目缩招不只是竞争变激烈那么简单,它背后是整个高等教育供给在收缩。选校选项目的时候,除了排名,也得关注资金情况、导师稳不稳定、学校财务健不健康。
第二、想清楚回报,别盲目读博
读博的成本不光是学费和时间,更包括未来职业路径的不确定性。在做留学决定的时候,不能只看“能不能被录取”,更要问自己:“读完以后,能走多远?”
第三、提前布局,把规划周期拉长
博士申请本来就耗时很长,加上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不确定性更大。建议大家早点准备,比如考虑硕博连读、跨国混申、提前锁定有资金的导师项目等等,别等到最后才发现路变窄了。
如果您对哈佛大学宣布缩招75%博士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您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老师。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TOP30名校申请,采用5v1服务模式,21步精细服务流程,硬性四维标准+六维背景提升等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申请美国名校提供保障。